首页 > 酒店新闻 > 酒店行业动态

k8发赢家一触即发|“86岁老人捐资修路”讽刺了谁?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0:17    次浏览

今年86岁的崔明蓝,是河南南阳卧龙区青华镇一位普通的农村老太。别看她岁数大,却是村里有名的热心人,谁家有困难她都乐意帮忙。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平安上学,崔明蓝10年来省吃俭用,自费4万多元修了两座桥、铺了一条路。(7月26日中国新闻网)86岁早已是安享天伦之乐的年龄,而崔明蓝老人却省吃俭用,甚至晚上舍不得用电,天热时就把床搬在院子里,连蚊帐都舍不得买。把子女给的零用钱和政府每月发的60元养老补助,一点一滴地存起来,10年积攒了4万多元为村里修了两座桥,铺了一条路,这种精神值得肯定。但这种精神的背后,也映衬出当地有关部门的不作为,是对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极大讽刺。张李庄的孩子们到兰玉沟村小学的路,因年久未修,坑坑洼洼,下雨后更是泥泞难行。崔明蓝老人看在眼里,当地政府难道看不到吗?看到了怎么又不去修呢?4万元钱,崔明蓝老人积攒了整整10年。而对于政府来说,这区区4万元根本算不了什么,稍微在牙缝里挤一下就出来了。这位近九旬高龄的老人能做到的事,我们的政府部门为何不去做,不能做呢?有人认为,崔明蓝老人出资修路,那是老人自愿的,又没人逼她。表面上确实是没人逼她,实际上是被“逼”的。老人之所以拿出全部积蓄,甚至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来修路修桥,关键是她心里有百姓,有爱心,是她对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实在看不下去,才不得不去做的。如果我们的政府官员心里也有崔明蓝老人同样的想法,那么,这些路、桥早就修好了。再说,政府修路修桥,可以统一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施工,可以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,肯定要比这位快九旬的老人单枪匹马去做要方便得多,科学得多。如果老百姓连出行都得不到保障,那百姓的生活怎么能得到改善呢?这样的政府还有什么作为呢?很多地方的官员平时口口声声说要为百姓办实事,办好事,但很少真正落实到行动上。一些地方路塌了,桥垮了也无人问津,导致事故频频,使得一些善良的老人实在看不下去,只好自掏腰包为民修路。如:湖南双峰县杏子铺镇宣峰村76岁的廖福秋老人拿出积攒的数万元钱,坚持义务修路15年,修通了3公里村道,为高光、宣峰、和家、学堂4个村的孩子入校读书铺就平安路,被称为村里的老“愚公”。又如:湖北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干河村70多岁的以炒瓜子谋生的吴月咏老人,省吃俭用攒下12万元钱为村里修桥……我们为这些老人点赞的同时,也为当地一些官员的不作为感到愤怒。我们从86岁高龄的崔明蓝老人拿出毕生积蓄为村民修路修桥的事迹中,看出了老人的无私和大爱,也看出了当地政府的无能、无为、无责和冷漠。我们不知道当地政府官员在看了崔明蓝老人的事迹后,不知道有何触动,有何感想?